无锡市锡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无锡市锡山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安顺探索
发布时间:2016-06-17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土地经营权确权、赋权、易权“三权”改革,让农村土地等资源集约化,形成适度规模专业化、标准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改革发展新路。

确权到户农民吃下“定心丸”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如何进一步明晰集体产权制度,放活农村经济发展业态,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当前农村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现在土地出租有租金、征用有补偿,地划得越清楚,大家的权利就越有保障、利益就越能分清、纠纷也会更少。”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金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性学的一席话代表了不少农民的心声。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过程中,安顺市各地农村以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先导,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七权”确权,让农民吃下“定心丸”,确定其价值,赋予权利证书,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让农村各类产权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使其在流动中增值。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三权”,促使“三变”,农村的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东,从而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确权颁证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的归属,实现了土地承包关系的长久稳定和农户权益保障,也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解决了后顾之忧。”普定县农业局局长皮定华说。

目前,安顺市共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24.76万亩;集体林地勘界面积525.8万亩,确权率95.2%;小型水利工程确权登记14397宗,发证率99.5%;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3987宗,面积1336.17万亩,发证率100%;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143027宗,面积2.5万亩,发证率89.41%;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3458宗,发证率90.57%。

对农村集体资产确权,赋予农民永久性的股权和今后入股经营分红的权利,满足了农民参与资产增收收益分配的要求,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快整个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赋权于民让农民享受更多财产权益

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2014年7月,普定县向普定思源农业生态园颁发了贵州省第一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目前,普定县先后为向德胜茶叶专业合作社、罗伟家庭农场、裕隆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绿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农业经营主体颁发57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银行累积发放贷款445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

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青山苍翠、绿树葱茏。在山水之间,200栋斜屋面、红屋顶、黄粉墙的崭新民居,还有新刷的油路,把山村映照得格外漂亮。金土地合作社经营的几百亩菜园和精品果园里果菜长势喜人。

谁也不曾想到,两年前的塘约村还是一个二类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如今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高到2015年的7859元,村集体经济从两年前的3.8万元跃升至2015年的75.6万元,过去名不见经传的“穷山寨”如今变成了和谐富裕的“小康村”。

村党支部书记左文学告诉记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村里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农村土地、林地、房屋等产权确权登记,分清集体和个人财产。土地合股经营,引导村民户户入社、成为真正的股东。村里实行资金统一管理、土地统一规划、农产品统一种植销售、美丽乡村统一建设、全村红白喜事统一操办、村务财务统一核算。

 

 

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除了土地有租金收益外,另外还有打工收入,入股土地折合资金股,可再分利润红利。土地合股经营有赚不亏,村民个个满心欢喜。

集体经济领域的拓权赋能同样如火如荼。各地在落实社员集体资产股权的同时,赋予股权的继承、社内流转等权能,安顺不少地方探索建立了股权抵押制度,一些改革先行的村,积极采取增资配股、项目公司化经营、整体公司化改造等形式,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

股份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人人所有、人人没有”的产权虚置问题和“既要分配、又要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实现了社员对集体资产产权享有的长久化、定量化、物权化,赋予和保障了农民稳定可靠的财产所有权。

易权于市放活经营权

普定县城关镇朱关村村民杨通海通过流转的400亩土地,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更让他高兴的是,当地政府发给他的土地流转经营权证,成了他融资的砝码。

“这本土地流转经营权证帮了大忙,抵押给银行后,银行立马批给我200万元贷款。”有了资金,杨通海种植葡萄更有信心。

为了盘活资源,普定县在县不动产登记管理局专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一套集合同鉴证、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贷款为一体的工作流程,鼓励包括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在内的各类农村产权进入市场交易。

普定的经验只是安顺市在放活经营权改革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安顺市以县为重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和交易平台,县乡两级设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村设服务站,组建了农村土地仲裁机构,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引导农村产权依法、有偿、自愿和规范交易。目前,全市6个县(区)均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交易120笔,交易金额9230万元,进一步激活了村级集体资产。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和可经营性资产投入到公司或合作社,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持有股金。安顺市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技术、资金等入股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按股份获得收益;将财政定向投入的发展类资金转变为村集体和村民持有的资本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到经营主体,有力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今年初,紫云县松山镇新民村把财政下拨的100万元扶持发展资金折资入股到天然鹿业有限公司,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带动、折资入股、坐享分红”模式,每年扶持20户贫困户,农户按股分红,三年一轮换,滚动扶持贫困户,预计今年底人均将得到8000元的分红。

安顺还建立了权益保障机制,把保护农民产权利益列为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民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同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股份联合体。

繁荣呈现村稳民富业强

经营土地活了、农民也活了,城里下乡休闲多了。

普定县陇财村村民卢兴秋,原本在外打工。沙湾农业大观园建设时,他所在村子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变漂亮了,水泥通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过周末,于是,他用自己的房屋开起农家乐,每个月纯赚1万元以上。他说,客人太多,现在的房子太小,打算再修一栋房子,一楼做餐馆,二三楼开乡村旅馆。

通过开展“三权”促“三变”的改革,改变了农村“386199部队”种地的状况,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从而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真正让农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发展,让土地更加集中、生产更加集约,效益更加凸显。

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介绍,安顺把农村沉睡的资源资产充分盘活起来、流动起来,发挥了财产性价值属性和资本属性,全市共有3.15万亩集体土地、5.61万亩集体林地、300余处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股权收益,2015年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322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50万元以上的村135个。2015年初,全市有518个“空壳村”,占全市村总数的51.4%,到今年5月占比下降到20.5%,预计今年将全部消除。

农民腰包鼓起来。农民从原来的小生产经营者转变为大产业大企业的股东,从原来的仅获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转变到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股份分红兼得的效果,在农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实现了大的突破,收入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安顺8.9万农民变成了股东,入股农民人均增收1260元。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810元增长到2015年的7402元。全市农村扶贫对象从2011年的74.65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34.4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8%下降到13.9%,先后有2个县、40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农村产业强起来。土地的流转促进了农业集约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安顺建成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8个,乡镇农业园区实现全覆盖,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蔬菜、茶叶、水果、烤烟、中药材、生态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粮经比由2010年的52∶48调整为2015年的30∶70,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连续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达到30.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培育了2个国家级、43个省级、193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18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

美丽乡村建起来。安顺把做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抓住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推广“1+N”镇村联动城镇化发展模式,涌现出小河湾等一批特色新村,滑石哨、桃子、浪塘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覆盖全市80%行政村,乡村正逐步成为城市人想去的地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随着一批“美丽乡村”的成功创建,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共计接待人数1195.03万人次、同比增长55.23%,实现旅游收入113.63亿元、同比增长56.94%。